电梯回收知识   diantihuishouzhishi
    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电梯回收知识

    上海电梯安全注意事项

    2020-01-11 16:53:05      点击:
    在这个电梯已普及的时代,“追魂电梯”事故频发,使公众谈“梯”色变、乘“梯”不安。之所以“电梯惊魂”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从电梯生产制造到安装、维护各环节上都存在隐患。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事故的隐患中,制造质量、安装隐患以及维保问题引发事故的占比分别达到16%、24%以及60%。中国电梯在质量上就存在“先心病”。
    根据《南方周末》获取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27个省份共计130个电梯样本,其中无年检标识、年检过期和标识不明等情况,占比达到90%。并且利用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早已沦为常态,例如不安装感应装置,没有防护罩,抑或是在零部件上做手脚,把钢板厚度从2CM减到1.5CM。一些国际品牌电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生产制造按照国内标准,远弱于国际标准。
    也正因电梯质量不过硬,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百年电梯”,国内多数服役10年的“高龄”电梯已“伤痕累累”,面临退役。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埋下“祸根”。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部分单位或个人推行所谓的电梯“自导式”安装方法,而这种施工不仅违章(如用原装新电梯临时组装成工作平台,会损害原装电梯),还颠倒了电梯安装施工程序。
    与此同时,在电梯设备数量激增的背面,是“高质量”安装人才的短缺。不仅低效益的电梯安装无法吸引高素质蓝领,企业也无责任意识,更倾向于以底薪聘用无经验无技术的工作人员。电梯维保严重不达标。电梯行业内有“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的说法,维保不仅可以防范于未然,还与电梯“寿命”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电梯高负荷、大运量、长周期使用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电梯维保更为重要。然而,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维保公司恶性竞价、维保工人超负荷运转、违法资质挂靠等乱象,导致维保质量难以保障。由于不做复杂的维保项目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问题,一些取得维保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招募价钱较低的学徒工挂靠,而不是持有正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门技术人员。
    这些电梯维保“江湖游医”按15天一次的频率对电梯做不专业的维保,不仅不能保证安全,反而会损害设备,导致越修越坏,继而增大电梯安全风险。而制造电梯的国内品牌企业,又因维保行业利微不愿涉足。
    电梯制造行业自保率不足20%,多数企业选择低廉的第三方维保,如广州市平均每月的电梯维保额仅为300元,而香港则高达5000-6000港元,相比国外差距更大。
    此外,很大一部分电梯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国家规定15到20年的电梯寿命来计算,我国已然进入电梯老化期,而大量的“超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在电梯一连串的问题背后,是中国社会进化与工业文明尚不完全匹配中国农耕时期形成的善巧方便、投机取巧,早已侵蚀到中国制造业,同时也演变成了今日中国制造的问题,粗糙低劣的质量、“凑合用”的设计等。显然,这与工业文明所要求的“精于勤、细于心、制于衡、造于道”,还无法完全对接。